《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首發式現場
被譽為建筑行業的“天書”——《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于12月1日在北京召開首發式。建設部原副部長、總編委會主任宋春華與國內建筑大師崔愷院士、王建國院士等100多名建筑行業專家學者,共同研討這套叢書對建筑行業發展的價值和意義。
建設部原副部長宋春華在會上發言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李如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長李一昕出席了首發式并致辭,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黨委書記尚春明致歡迎詞。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周慶琳先生回顧了參加三版資料集的編寫歷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原副總編、資深編審王伯揚先生介紹了第二版編寫歷程和第三版編寫特點,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總編委會辦公室主任陸新之先生介紹了新版資料集編寫歷程和“建筑設計資料庫” 。首發式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社長、總編委會副主任沈元勤主持。
與會領導為《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揭幕
新書揭幕后,由中國建筑學會原秘書長、總編委會副主任周暢主持,14家核心主編單位代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莊惟敏院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規學院吳長福教授;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趙萬民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劉克成教授;華東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文艷副主任;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崔愷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孫一民院長;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周文連執行總經理;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曾堅教授;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王漪副總裁;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梅洪元院長;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劉杰副總建筑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王建國院士先后交流了編寫體會,對《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的出版給予了高度肯定。
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丁建董事長、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毛志兵總工程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徐全勝總經理等領導和專家,以及十幾家媒體的記者代表。
參加《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首發式代表合影
《建筑設計資料集》對于建筑師來說,功能類似于現代漢語詞典,屬于案頭必備工具書。
新版資料集是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建筑設計成果和技術進步的研究和總結,全面反映了十八大以來我國建設設計行業取得的全方位成就。全書共922萬字,內容涵蓋幾乎所有建筑類型和建筑領域,具有“作者權威、內容全面、技術先進、實例豐富、文字精煉、版面美觀、制圖精美、檢索方便”等特點。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和中國建筑學會聯合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和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等國內兩百多家單位,三千多名專家,歷時七年半編寫而成。
全書強調綠色節能和生態保護理念,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保護。其出版面市,有助于提升建筑設計行業的質量和水平,有助于解決我國建筑設計人才地區分布不平衡、部分地區設計能力不充分等問題,有助于實現我國城鄉規劃建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 薦 閱 讀
建筑行業“天書”——《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
《建筑設計資料集》是一部由中國人創造的行業工具書,其編寫方式和體例由中國建筑師獨創,并傾注了兩代參與者的心血和智慧。《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一版)于1960年開始編寫,1978年一套3冊全部出齊,20多年來共發行20多萬套。第二版于1987年啟動編寫,1998年一套10冊全部出齊,20多年來共發行約15萬套。前兩版資料集為指導當年的建筑設計實踐發揮了歷史性的作用,因其高水準高質量被業界譽為“天書”。
1995年,《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二版)作為建筑領域唯一入選圖書,榮獲國家出版界最高獎——中國國家圖書獎(共29種圖書獲獎),同年,作為建筑領域唯一入選圖書,榮獲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一等獎(共28種圖書獲一等獎)。1996年被評為第九批全國優秀暢銷書。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市場化變革的推進,建筑科技的迅速發展,建筑類型的多元化,建筑材料的日益豐富,規范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都使得老版資料集內容無法適應行業發展需要,急需重新組織編寫第三版資料集。
《建筑設計資料集》是國家層面的經典品牌,惟有超越經典,才是對經典最好的致敬。為做好這部經典圖書的重編工作,總主編單位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和中國建筑學會聯合國內建設行業的兩百余家單位,三千余名專家,自2010年開始編寫,前后歷時近八年,經過無數次的審核和修改,最終完成了這部備受關注的大型工具書的編寫和出版工作。
重編新版資料集得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重視和支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以新版資料集出版為研究成果的“建筑設計基礎研究”列入部科學技術項目計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為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增值服務平臺“建筑設計資料庫”為“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入庫項目。
本叢書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內容更廣,規模更大,信息更全,是一部當代中國建筑設計領域的“百科全書”
新版資料集更加系統全面,從最初策劃到最終成稿,都是為了既做成建筑行業大型工具書,又做成一部我國當代建筑設計領域的“百科全書”。
新版資料集共分8冊,分別是:《第1分冊 建筑總論》;《第2分冊 居住》;《第3分冊 辦公·金融·司法·廣電·郵政》;《第4分冊 教科·文化·宗教·博覽·觀演》;《第5分冊 娛樂休閑·餐飲·旅館·商業》;《第6分冊 體育·醫療·福利》;《第7分冊 交通·物流·工業·市政》;《第8分冊 建筑專題》。全書包括66個專題,內容涵蓋各個建筑領域和建筑類型。全書正文3500多頁,比第一版1613頁、第二版2289頁,有著大幅度的提升。
新版資料集一半以上的章節是新增章節,屬于第三版中的“第一版”。非新增的章節也幾乎都重擬大綱和重新編寫。絕大多數章節由來自不同單位的多位專家共同研究編寫,并邀請多名業界知名專家審稿,以此確保了編寫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工具書的權威性和正確性。
二、編寫陣容權威,技術先進科學,實例典型新穎,以增值服務方式實現資料集內容擴充和動態更新
總編委會和各主編單位為編好這部備受矚目的大型工具書,進行了充分的行業組織及發動工作,調動了幾乎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等14家國內著名單位分別擔任新版資料集8個分冊的主編單位,各專題和各章節由國內各個領域的知名專家進行編寫,并組織了兩三百名知名專家對稿件進行多次審稿。由業界著名單位和權威專家進行編寫和審核,并且反復修改完善,從組織上保障了內容的廣泛性、先進性和權威性。
新版資料集從大綱設定到內容編寫,都力求反映新時代的新技術、新成果、新實例、新理念、新趨勢。通過記錄總結新時代建筑設計的技術進步和設計成果,更好地指引建筑設計實踐,提升行業的設計水平。
新版資料集收集了一兩千個優秀實例,無法在紙書上充分呈現,為使讀者更好地了解相關實例信息,適應數字化閱讀的需求,新版資料集專門開發了增值服務功能。增值服務內容以實例和相關規范標準為主,可采用一書一碼方式在電腦上查閱相關實例和規范標準。讀者如購買一冊圖書,可獲得看一冊圖書相關增值服務內容的授權碼,如整套購買,則可獲得看所有增值服務內容的授權。增值服務內容將進行動態擴充和更新,向讀者提供最新的知識服務。
三、文字精煉,制圖精美,檢索方便,達到了大型工具書“資料全、方便查、查得到”的要求
第三版的編寫和繪圖工作告別了前兩版用鴨嘴筆和尺規作圖、鉛字印刷的時代,進入到計算機繪圖排版和數字印刷時代。為保證幾千名編寫專家的編寫、繪圖和版面質量,總編委會制定了統一的編寫和繪圖標準,由多名審稿專家和編輯多次審核稿件,再組織參編專家進行多次反復修改,確保了全套圖書編寫體例的統一和編寫內容的水準。
全書所有圖片都按照繪圖標準進行了重新繪制,所有的內容和版面都經過反復調整和修改。書稿內容簡潔實用,將建筑設計中的設計要點、技術參數、常用數據等內容,用簡練的文字、圖表來表達,并通過版面的構圖和標題的設置,使讀者翻開就能迅速找到所需答案。文字表述多采用短句,以條目化和要點式表達為主。
新版資料集具有“文字精煉、制圖精美、版面美觀、檢索方便”的特點,完全達到了大型工具書“資料全、方便查、查得到”的要求。
轉自中國建筑學會
http://www.chinaasc.org/news/117196.html